肺癌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高发病率的癌症,其恶性程度较高,发展速度比较快,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出现了转移。其中骨转移就是常见的一种,给患者带来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,除了常见的疼痛之外,患者还会出现发烧这一不良反应。那么,肺癌骨转移发烧是怎么引起的呢?怎么治呢?
肺癌骨转移发烧是怎么引起的?
1、感染性因素:肺癌骨转移患者由于长期接受放化疗等治疗手段,身体免疫力大大降低,容易并发各种感染。这些感染可能来自肺部、泌尿系统、皮肤等多个部位,从而导致发烧。
2、肿瘤性因素:当肺癌发展到晚期并出现骨转移时,肿瘤组织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和肿瘤坏死因子,这些物质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,导致体温升高。此外,肿瘤组织本身的生长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,进一步加剧身体的发热反应。
3、药物性因素:肺癌骨转移患者在接受放化疗等治疗过程中,可能会产生一些药物性发热反应。这些反应可能是由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、药物热或其他不良反应所致。
展开剩余78%肺癌骨转移发烧的治疗:
1、抗感染治疗:对于因感染引起的发烧,首先要进行抗感染治疗。根据病原学和药敏试验结果,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。同时,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和感染情况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2、抗肿瘤治疗:对于因肿瘤性因素引起的发烧,主要以抗肿瘤治疗为主。通过化疗、放疗、中医治疗等手段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,从而减轻发热症状。
3、药物治疗:对于高烧患者,可以采用退烧药物进行对症治疗。常用的药物包括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等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药物只能暂时缓解发烧症状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中医在肺癌骨转移发烧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。中医认为,肺癌骨转移发烧的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、邪气内盛所致。因此,在治疗上应注重扶正祛邪、调整脏腑功能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,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内服治疗。常用的中药包括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扶正固本等方剂。这些方剂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、改善血液循环、减轻肿瘤负担、缓解发烧症状。
中医治肺癌晚期的理念与西医不同,不主张一味灭杀癌细胞或者缩小瘤体,而是注重寻求肿瘤与机体的和谐状态,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。通过调整机体内脏腑、气血、阴阳平衡,重新建立人与自然,力求使患者达到“阴平阳秘”的状态,,从而抑杀体内残留的癌细胞,有效的减少癌症复发转移的几率,从而提高生活质量,延长生存期。
中医在抗肿瘤方面的理念、方法以及与现代医学的交融,为广大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参考。袁希福院长通过分析自己四十余年的中医抗癌治疗经验,总结出了“三联平衡”抗癌理论,提出抓住癌症关键病机——“虚”、“瘀”、“毒”并统筹兼顾,采取扶元气、消痰瘀、攻癌毒三大对策,辨证施治,重点用药,调节机体阴阳、气血、脏腑生理功能,促使癌症患者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归于平衡,控制癌细胞的进一步转移和扩散,以达到身体内部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,维持癌症病情的长久稳定。
非遗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始于嘉庆辛酉年(公元1801年),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,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。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《袁世医方》中,详细记载了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。涵盖中医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,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、制作技艺,剂型包括汤、丸、散、膏、丹,以及药酒、药膳、药茶、药醋、药粥、药饼等食疗方,多达190余首,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。
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肺癌真实案例分享:
翟某,肺癌,2018年6月15日初诊
2018年4月,患者无故出现眼睛浮肿,多轮检查无果未能找到病因。直到5月2日才确诊“肺癌,并发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引起的浮肿。”进一步完善检查,“小细胞肺癌,脑转移,双侧锁骨上,右肺门及纵膈多发转移,上腔静脉及右肺动脉受侵”病属晚期,治疗起来非常棘手。按照医生建议开始放、化疗,可是放疗10次,化疗2次后,翟老师的身体慢慢吃不消了,胃胀、恶心、呕吐、吃不下饭,胸闷乏力,手脚发凉,近一个月体重下降了4斤。为进一步治疗,家属带其转寻中医,2018年6月15日就诊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,服药后症状有所减轻。2019年7月8日复诊时,诉“下午CT和MRI复查的医生说:比以前好,也比同期其它的病人情况好,现在各方面都不错。”2019年10月23日再次复诊一切稳定;2020年6月3日再复诊,CT报告显示肿块较前相仿,未见明显变化。2023年回访近况稳定。
肺癌骨转移发烧的成因复杂多样,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。中医在肺癌骨转移发烧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,可以作为重要治疗手段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发布于:河南省
